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首页 > 技术与支持 > 蘑菇活性成分提取不稳定?干燥环节没做好!低场核磁技术带来干燥评估新方法
蘑菇活性成分提取不稳定?干燥环节没做好!低场核磁技术带来干燥评估新方法
点击次数:38 更新时间:2025-09-23

在传统“药食同源"理念的推动下,蘑菇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天然资源,日益受到现代食品与医药领域的关注。蘑菇中的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多酚等)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这些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往往依赖于蘑菇原料的前处理工艺,其中干燥过程尤为关键。无论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提取还是超声波辅助提取,蘑菇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活性成分的得率与品质。因此,如何科学评价蘑菇的干燥状态并优化干燥工艺,成为提升提取效率的核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蘑菇干燥过程的精准评价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图片1.png

 

蘑菇活性成分的提取通常需要将新鲜蘑菇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抑制微生物生长并稳定化学成分。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等,而干燥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细胞结构、水分分布状态及活性成分稳定性的差异。过度干燥可能引发热敏性成分的降解,而干燥不足则可能导致提取溶剂渗透不均、提取效率低下。因此,对蘑菇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进行实时、无损的监测,成为优化提取工艺的重要前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在蘑菇干燥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弛豫行为来分析物质内部水分分布与状态的技术。其原理在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产生能级分裂,通过施加射频脉冲并检测其弛豫信号(如横向弛豫时间T2),可以区分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等不同状态的水分。在蘑菇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存在形式与迁移规律直接影响干燥效率与活性成分的保留程度。低场核磁共振能够非破坏性地、实时地监测蘑菇内部水分的动态变化,为干燥终点判断和工艺优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图片2.png

 

与传统的干燥评价方法(如重量法、热重分析法)相比,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l 无损检测,可重复多次测量,避免了样本浪费和过程干扰;

l 无需溶剂,安全绿色环保;

l 灵敏度高,无人为经验误差;

l 操作简单,无需专业技能或培训。

 

通过LF-NMR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准定位最佳干燥终点,即在保留活性成分的前提下实现水分的高效脱除。

在实际应用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已成功用于多种蘑菇(如灵芝、香菇、猴头菇)的干燥工艺优化。例如,在超临界CO₂萃取灵芝三萜类成分前,通过LF-NMR监测干燥过程中水分弛豫信号的变化,可确定最佳干燥温度为60°C、干燥时长8小时,此时不易流动水含量降至临界点以下,而三萜得率显著提高。类似地,在香菇-多糖提取中,LF-NMR通过T2弛豫谱识别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迁移规律,指导工业调整真空干燥参数,避免了多糖因过度干燥而发生的链断裂问题。

综上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蘑菇干燥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手段,不仅深化了对干燥机制的科学认知,也为药食同源背景下蘑菇活性成分的高附加值提取与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该技术在食品与中医药领域的进一步推广,未来有望实现蘑菇干燥工艺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推动天然产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产业化发展。